汉末三国志_第015章 司马懿之死(1/2)_仙侠修真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汉末三国志 > 第015章 司马懿之死(1/2)

第015章 司马懿之死(1/2)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司马懿本人在平定淮南王凌之乱后很快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因为司马懿对于曹魏的巨大贡献,有司以司马懿位高爵显,列为魏太庙第一。

历史上司马懿的死和淮南王凌的叛乱是有联系的,当时王凌作乱的名义可以说就是恢复曹氏,直接把司马懿推到了谋逆的一面,据说司马懿死前还梦到贾逵、王凌作祟,很是厌恶。据《干宝晋纪》记载:其年八月,太傅有疾,梦凌、逵为疠,甚恶之,遂薨。

司马懿在生前虽然一直在推辞相国、郡公之位,但在权力方面他一点都没有手软,铲除对手,幽禁曹氏亲王,所以说司马懿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什么,王凌的叛变就是曹魏内部一个公然对他的不满和否定,如果司马懿本身就不效忠于曹魏还好,但实际上曹丕和曹睿都对于司马懿信任有加,他怎么可能对于曹氏真的没有感情,王凌叛变之事对于司马懿而言心理上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本人最终也因此去世。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当年九月庚申,司马懿被葬于河阴首阳山,谥号为文,后改谥宣文。司马懿死之前写了关于安葬的遗嘱,在首阳山做土墓穴,不起坟,不栽树,不设明器;作《顾命》三篇,以平时衣服入殓,不用随葬器物,后死者不得合葬。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请将各位已故功臣的灵位置于魏太祖庙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担任的官职大小为序。太傅司马懿因位高爵显,列为第一。

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咸熙二年,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嘉平四年,他升为大将军。

司马懿除了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之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政绩,作为曹魏重臣,他不仅曾经上疏劝谏过曹睿罢修宫室,还提拔过诸如邓艾、王基、州泰等人才,被虞预认为经略之才可谓远矣。

邓艾是曹魏后期名将之一,但在早先他仕途非常不顺,直到遇到司马懿之后,才开始被朝廷所看重,司马懿采纳了邓艾的建议在两淮一带大规模军屯,邓艾之后得以步步高升。

州泰当荆州刺史裴潜的从事时,数度被派遣为使者前访进驻宛的司马懿,因此被司马懿所知。在司马懿征讨孟达时作担任先头部队。后来被司马懿征辟,即使州泰父母及祖父都相继死去,要守九年之丧,但司马懿都仍然悬空位置等他。后擢升其为新城太守。

司马懿还在关中以及两淮一带大规模开展军屯,保证了前线作战的需要,又兴修水利,造福一方。

青龙元年,司马懿在关中抵御诸葛亮,为了方便屯田和运输,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收到了“国以充实”的效果。

除了兴修水利之外,司马懿还在曹魏和蜀汉的邻近地区,如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地,都设置有民屯和军屯组织,其中以军屯为主,上邽的军屯更是极为出名,诸葛亮本人第四次北伐时就曾经准备掠夺过此地的粮食。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一度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这是表示了司马懿屯田的成功。

除了在关中之外,司马懿还在邓艾的建议下在两淮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这也大大增强了曹魏的财力,使得前线无粮草之忧,对于孙吴的压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屯田虽然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尽管军屯比民屯剥削更重,我个人在文中多次诋毁民屯,却从不涉及军屯。

因为军屯和民屯的性质并不一样,军屯的主体是部队开展,而民屯多是底层百姓,而且军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15章 司马懿之死,网址:https://www.at55.net/41/41040/504.html 沙雕视频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