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_第018章 濡须口之战(1/2)_仙侠修真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汉末三国志 > 第018章 濡须口之战(1/2)

第018章 濡须口之战(1/2)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在取得渭南大战的胜利之后,重新将目光转向南方,而当时孙权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也在积极准备着。

双方最终在濡须口展开大战,曹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并没有对于孙权集团造成实质的损伤,此战曹操最终望江叹,不得已撤退。

【迁秣陵,建濡须】

建安十六年(211),张认为秣陵山川雄伟,地势险要,劝孙权把秣陵作为治所。以前刘备向东经过秣陵时,也曾劝孙权到那里居住。孙权于是修建石头城,把治所迁到秣陵,后还将秣陵改称建业。

据《江表传》,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宿于秣陵,周观地形,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

《献帝春秋》亦云:刘备至京,谓孙权曰:“吴去此数百里,即有警急,赴救为难,将军无意屯京乎?”权曰:“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据之。”备曰:“芜湖近濡须,亦佳也。”∴∽∴∽∴∽∴∽,↘.△.n△et权曰:“吾欲图徐州,宜近下也。”

秣陵、或者说建业,其实就是日后的南京,孙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终在此定都的王国,孙权称帝后更是在黄龙元年(229年)正式下诏迁都建业。

此后,南京城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而后孙权听说曹操打算再次东征,修遂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据《吴录》记载,当时孙权准备在濡须水口的两岸修建营寨,将领们都说:“上岸攻击敌军,洗洗脚就上船了,要营寨有什么用?”吕蒙说:“军事有顺利之时,也有失利之时,不会百战百胜,如果敌人突然出现,步骑兵紧紧逼迫,我们连水边也到不了,难道能上船吗?”孙权说:“很对!”于是,下令修筑营寨,就称作濡须坞。

【迁徙百姓】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对于孙权颇为忌惮,于是为了防范孙权,他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江以西,此事虽然遭到了蒋济的劝谏,但曹操并没有改变主意,不过其结果并不如曹操所料。

建安十四年(209)蒋济出使谯县面见曹操,曹操为了防范孙权攻击,打算将淮南的民众内迁,便问蒋济:“昔日我于袁绍对峙于官渡,迁徙燕、白马的百姓,大家都没有逃跑,敌军也未敢掳掠。现在,我想迁徙淮南百姓,你觉得怎么样?”

蒋济不同意徙民,说道:“当时我弱敌强,不迁徙必失。自从击败袁绍,北达柳城,南对江、汉,荆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别无他志。但百姓怀念旧土,不乐于迁徙,若闻此事必惧怕不安。”

曹操不听,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曹操乃因蒋济对徙民的见解而对其才能甚为欣赏,后来蒋济被使臣传到邺城,曹操见到蒋济后大笑自嘲道:“本来想让百姓们避难,结果反倒把他们全都赶跑了。”于是拜蒋济为丹阳太守,后曹操以温恢为扬州刺史,再次任命蒋济扬州别驾,更下令:“虽然贤良的季子宁愿舍弃国君之位而甘心为臣,但吴国总是必须要有君主来负责治理啊。现今你再次以别驾治理扬州,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据说曹操决定迁徙百姓后,江淮百姓们互相转告,惊恐不安,从庐江、九江、蕲春到广陵,十余万户全部东渡江。江以西于是空无人烟,在合肥以南,几乎只剩皖城还有百姓。

【濡须口之战】

曹操在取得渭南大战的胜利后,平定了关中,凉州其余诸侯残党不足为虑,他遂将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18章 濡须口之战,网址:https://www.at55.net/41/41040/277.html 沙雕视频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