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_第035章 司马师掌魏(1/3)_仙侠修真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汉末三国志 > 第035章 司马师掌魏(1/3)

第035章 司马师掌魏(1/3)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嘉平三年,司马懿去世,其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继承了司马懿的势力,并且于次年升为大将军。

司马师在掌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听取诸葛诞的计划三路出兵攻打东吴新建的堤坝,但在东兴之战中却被诸葛恪所击败。嘉平六年李丰、夏侯玄以及张缉等人劝少帝曹芳铲除司马师,计划被司马师察觉,于是司马师废掉了曹芳,另立曹髦为帝。

嘉平四年,司马师为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褚军、绿尚书事。他上台后命令百官推举人才,明确年少与年长者的尊卑,体恤贫困与孤独的人,清理被废除不用的人。褚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任四方的都督,王基、州泰、邓艾、石苞掌管州郡,卢毓、李丰掌管选举,傅嘏、虞松参与出谋划策,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参预朝议,四海倾心向往,朝廷内外恭敬。

同年吴帝孙权去世,诸葛恪掌权。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亮的侄子,他在掌权后重新在东兴征集民众,再筑大堤,左右两端连结山岭各筑城一座,每城留守一千人,派全端、留略分别守卫两城,他自己亲率大军返归建业。

魏国方面认为这是入侵自己的国土,于是准备出兵讨伐。诸葛诞提议分兵三路攻吴:由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上游吴军;再以精兵直攻东兴二城。当时王昶、毌丘俭及胡遵都献计伐吴,因着诸将的战略都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派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尚书傅嘏也有所提议,并不太赞成南伐,然而没有被采纳。

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军日夜兼程驰援东兴。当时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魏军没有戒备,丁奉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和留赞等部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因超载桥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毌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此役为东吴太傅诸葛恪所击败。

韩综过去是吴国的叛将,多次为害吴国,吴大帝孙权常常痛恨得咬牙切齿,诸葛恪命人送回韩综首级以祭告大帝庙。缴获魏军的车辆、牛马、骡驴等都数以千计,资材器物堆积如山,凯旋而归。

东兴之战败后,司马师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说:“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最后,司马昭因为是监军所以降职,诸葛诞和毌丘俭等武将都有降职,但只不过是防区对调,从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相比司马师,其弟司马昭却在战后发泄杀死了自己的参军王仪。

除了东兴之战外,司马师掌权时雁门、新兴二郡也发生反叛,司马师却没有怪罪提议的陈泰,将罪责归到自己身上。后世习凿齿评价说:司马师大将军以两次失败引咎自责,错误消弥而事业却兴隆了,真可谓智者之举。如果讳言失败推卸责任,归咎于各种原因,经常自伐其功而隐匿失误,使上上下下离心离德,各种人才分散解体,那谬误就太大了。身为君主之人,如果能掌握这个道理来治国家,行动失误却名声远扬,兵力暂时受挫却能最终战胜敌人,那么即使失败一百次都无妨,何况只有两次呢!

嘉平六年二月,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当时,太常夏侯玄在天下极有威望,但因为与曹爽是亲戚,不能担任有权势的职位,平时常常怏怏不乐;张缉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免去郡守闲居在家,他也很不得意。司马师虽然提拔了李丰,然而李丰私下里却偏向夏侯玄。于是,他结交张缉,打算推翻司马师,改以夏侯玄为大将军。

张缉因在朝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35章 司马师掌魏,网址:https://www.at55.net/41/41040/524.html 沙雕视频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