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_第063章 曹丕政治(1/2)_仙侠修真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汉末三国志 > 第063章 曹丕政治(1/2)

第063章 曹丕政治(1/2)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曹丕在称王之后就已经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并且限制宦官,在他称帝后,设立五都,迁都洛阳,并且下令尊崇孔子,限制后族。

【魏王政治】

曹丕在成为魏王后,吸取了汉末宦官之乱的教训,开始限制宦官权力,他下令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并且在陈群的劝说下,开始施行九品中正制。

延康元年(220)七月六日,魏王曹丕下令说:“黄帝轩辕特设明台议政,尧帝放勋筑室于道,听取民言,都是为了广征民意。武百官,务必要尽到规谏的职责;出征将帅要陈述兵法;朝中大臣要深明治国之道,州牧郡守述说政事,缙绅考核六艺;我要兼听众人的意见。”

同年七月二十日,魏王曹丕在家乡谯县城东设宴,犒赏六军和谯县的父老乡亲。十月一日,魏王下令说:“众将征战讨伐,士卒死亡还有没有收殓的,我倍感哀痛;特此通告各郡国供给小棺材收殓,送到亡者家中,官府为他们祭祀。”

【限制后族】

曹丕称帝后意欲追封自己母亲卞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得知后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ne⊙t。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

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另据《华峤谱叙》记载,在曹丕受禅时,朝臣三公以下皆受封爵位;独华歆因为以神色不合触忤曹丕,所以只是官徙司徒,而并无进爵。曹丕久不能释怀,便问陈群道:“我应天受禅,诸侯群后,无不人人喜悦,其形尽现于声色,惟独相国(指华歆)和你脸有不豫,这是为了甚么呢?”陈群便离席跪道:“臣与相国曾为汉朝之臣,内心虽为陛下感到喜悦,但在义理上,臣等的神色实应畏惧、甚至憎恨陛下才对。”曹丕听后大悦,方知其意。

后曹丕下诏说:“妇人参政,是动~乱的根源。从今以后,群臣有事不得对太后奏说,外戚不能在朝中担任重将权臣,也不能无功而被封王封侯;把这条法令传给后世,如果有人违背了,天下共诛之。”

【设立五都】

曹丕称帝后,改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并且从许昌迁都洛阳。安自古以来就是重镇,而谯县是曹氏故里,邺城是原来魏国的国都,许昌是东汉最后的一座都城,洛阳则是东汉旧都。

在东汉汉光武建武元年(25),刘秀定都洛阳,并改洛阳为雒阳,所以在东汉时期,不少献资料都将洛阳记载为雒阳。

黄初元年(220),魏帝曹丕定都洛阳,并且恢复雒阳为洛阳。

据《魏略》记载:诏以汉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变“雒”为“洛”。

许昌在东汉末年被称为许县,迁都后被称为许都,许昌之名还是来源于魏帝曹丕,当时“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尊崇孔子】

魏帝颁布诏令:“从前孔子有圣人的才能、帝王的本领,却身处衰微的周朝末年,没有接受天命的运数,只得在鲁卫两国、洙泗二水一带,以仁德教导人们;虽每日奔波忙碌,但委屈自己以保存古代圣王的思想,抑损自己以拯救众生。当时天子和诸侯王最终没有重用他,他只得隐居,考证了黄帝、唐、虞、夏、殷五个朝代的礼制,撰写远古帝王的纪事,根据鲁史而写成《春秋》,参照太师的音乐而订正雅》、《颂》,千百年来,人们把他的著作视为经典,他可以称得上万世师表啊!如今天下大乱,礼仪荒弛,昔日的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63章 曹丕政治,网址:https://www.at55.net/41/41040/356.html 沙雕视频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