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325章粮食危机(1/3)

第1325章粮食危机(1/3)

上一章崇祯十七年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公元1657年,明共治八年。

明朝与日本签订借款条约,五德号借款500万银元给江户幕府,不过明朝需要派官员,监督幕府对这批银元的应用,以便幕府能将大部分银钱用在稳固日本社会,弹压叛乱上,避免江户幕府的奢侈和对银元的糟践。

从明朝的利用来看,明朝不盼看江户幕府垮台,从王彦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不盼看日本低阶武士提出的尊王倒幕思想传到明朝,所以他是真心盼看江户幕府能够压下这股倒幕的风潮。

弘光朝时,明朝一年的岁收才500万两,现在一次给日本借款500万银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五德号也担心江户幕府拿到钱之后肆意糟践,所以对借款的监督,就在所难免。

这种监督,实在包含很多方面,包含借款的用处,也包含对幕府的财政监控,以确保幕府有财政稳固有偿还的能力。

这即是在必定程度上,明朝已经插手江户幕府的财政和事务。

在借款条约断定之后,第一批银元随即装船出海,于此同时明朝锦衣卫也得到了一笔银元,用于在日本运动,收买一些有权威的日本人,开端宣传汉文化,吹捧明朝。

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王彦感到对其他地区,也可以进行此种策略。

未几久,王彦便举一反三,给锦衣卫再次追加了一百万银元,用于此种宣传。

锦衣卫拿到经费之后,动作迅速,朝鲜,广南三国,以及南洋各地,都有拿着锦衣卫的钱,专门吹捧明朝和汉文化,挑剔和批评本族文化确当地人物。

朝鲜要说是汉化最重的番薯,自己就号称“小中华”,可这还是不够,朝鲜的汉化并不彻底,很快便有朝鲜官员,开端批评起世宗大王创造的彦文。

这个彦文本来是为了让朝鲜人更好的学习汉字,不过他毕竟也是一种语言。

假如哪一天朝鲜民族主义起来,那彦文原有的作用和目标就可能产生变更,反而会成为往汉化的工具,衡量利弊,这个也在打击领域之内。

王彦舍得花这么多银子往做这件事情,让人宣传汉文化,贬低周边的文化,就是想让全部东亚地区,都心向汉化。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轻易,要他们完整汉化,怕是要百余年的时间,中间明朝实力衰退也许还会涌现重复,不过一旦做成,无疑会完成文明的大扩大。

这很难,好在明朝文化和武力两手都硬,本身就是各国学习的榜样,所以还是有可能完成这一点的。

彻底的汉化并不轻易,不过只要初步的成效出来,明朝就能够形成一种宏大的文化吸附力,利用各国对大明文化的憧憬和崇拜,把他们牢牢吸附在身边,使得大明坐稳东亚中心的宝座,而这一点,王彦活久一点,应当能够看到。

从格式上来讲,东亚各国相互争斗,只会让欧罗巴得利,也会让他们乘虚而进,扶持几国来牵制大明,而假如大明朝能将四周各国的气力整合,那大明朝的权势和影响,便会迅速向外辐射,不可能再被任何权势牵制。

在王彦布局文化方面的长久战略时,对于与大明竞争东亚霸主的金国,明朝也终于出手了。

1657年,金永章十年玄月初。

从永章九年初开端,金国棉价和棉布价格已经猛涨了一年半的时间。

此时一亩棉田的收益已经是麦田的三倍左右,金国境内掀起一波猖狂种棉的风潮,长安四周的纺织作坊,也爆炸式的增长了两倍多。

金国方面固然对于种棉进行了一些把持,但是由于金国朝廷和政权的结构,这种把持却没有起到效果。

一般的情况下,能多出一成的收益,人就已经动心,多出两成的收益,那人们就已经簇拥而上,要是多出五成,那冒险也得干,要是多了一倍的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七年秋 最新章节第1325章粮食危机,网址:https://www.at55.net/21/21892/1295.html
上一章崇祯十七年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