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化年间,一个年轻人挣扎于底层,他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一生也没有什么机遇。他是个读书人,他只是个潦倒的读书人,因为家境贫穷,因为奸臣当道,而屡试不中,只得挣扎于社会的底层行业。
这个年轻人,年方二十六,身高一米六五,体型偏瘦,常着一身白色粗布衣。五官看上去倒非常俊美,整个人发出一种威震天下的将相之气。
这个年轻人,祖籍江西萍实,老家是上栗人,生在萍实,混在萍实。村里人都管他叫先生,因为他看上去俊美绝尘,他的一双眼睛特别深邃、灵慧。
这个年轻人姓易,名青松,萍实幕冲人,生于天顺三年(1459)年。当时武林发生一件大事,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被朝廷诏封通微显化真人,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轰动江湖的大新闻。然而通微显化真人不久仙逝,玄学的真谛消失人间,成为武林的一大遗憾,也是武当派的一大损失。
青松对江湖事虽然不清楚,但是他所生活的坏境,决定了他的江湖视野,他对武当派那套玄学成仙的法,并不完全相信。因为他住的地方,也有很多道观,这些道观里的道士大多是成天只会谈玄论道,无所事事,装模作样。青松挣扎在底层,洞悉一切,发现这个社会的弊端。
青松这位年轻人,将最深的家国抱负隐藏于心,每次做完重活回家,青松就会反复地想,如果能有这个机会,他定当为国家多做一点实事,而不是像道士这样谈玄论道,而不是这样无病呻吟。
这个年轻本以为自己就这么被埋没下去,永远呆在这个又穷又困的山村里,可是意外的事发生,这件意外的事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位年轻人某日进城,看到城门贴满诏告,诏告上写道:值此战事之秋,朕急诏天下奇士,凡有军事才华者破格录用,鞑子猖獗,边境久经鞑寇侵扰、讨伐,民困矣,朕心不安。朕急需急人能士用于征战,朝廷不缺书生,朝廷只缺实用之才,凡报名参战者,一律破格录用,随武将一起出征,守卫边关,抗击鞑寇,扬我大明之威。凡有志者,可自行兵部报到,银两自费。凡遇战事,世间多少儿男谁肯沙场万里行?朕相信此诏告定能得到能人奇士。
这位年轻人看完诏告,心中惊起波涛骇浪,这时秋风簌簌,这位年轻人伫立秋风中,神色庄严,沉雄激昂,青云之志抒发于胸,壮志得以实现。这位年轻人壮怀向城门上诏告三次叩拜,非常激烈,非常厚重。
“草民谢皇上,草民能得如此机遇,草民挣扎于底层,然而值得战事之秋,草民定当竭尽全力报效大明。那些鞑子,你们听着,有我青松在,我让从哪来从哪去,有去无回。”
这个人深切而快意的呐喊声惊扰了旁人,引来不少百姓围观,然而只有这位年轻人非常独特,他立在秋风里,毅然而立,挺拔的身姿,高尚的气节。这个年轻人再次叩首,这次却是为大明朝叩首,只听见这个年轻人嘴里振振有词。“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芒。苍天啊,苍天啊,苍天眷我,大明顾我,我心必为大明社稷死而后已。凡人何识我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城里的百姓只当这个人是疯子,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个疯子的真正价值,人们以为这是无用人的表现,但是这种见识错了,这个疯子即将成为一位以从武、热血沙场、叱咤风云的豪杰人物,比任何官员都强,超过世间多少书生。
于是这个年轻人想尽一切办法,用了一个礼拜,最终凑好了银两,他将深情地告别家乡,他将自信地走上他自己的人生道路,尽管他知道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一个月后,他来到京师兵部衙门,他报了名,交了一些银子,然后他回客栈等着休息。
两日之后,榜单上竟然贴着他的大名,他的大名还是放在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江湖奇女子 最新章节先导篇(一),网址:https://www.at55.net/61/616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