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志_第052章 吴国的两大派别(1/2)_仙侠修真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仙侠修真 > 汉末三国志 > 第052章 吴国的两大派别(1/2)

第052章 吴国的两大派别(1/2)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内部都有着派别之分,魏国内部最为复杂,蜀国内部是一家独大,吴国则是淮水集团和本土集团两强并立。

【魏国和蜀国】

因为曹魏在历史上是平定了诸多诸侯而成立的,所以他内部势力是最为复杂的,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沛国谯县以曹氏和夏侯氏为首的家乡派,其次辅助曹操比较早的兖州派,代表人物是程昱,还有豫州的颍川派,代表人物是荀。

之后曹操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先后平定了徐州、河北、关中等地,还一度占据荆州和汉中,所以还有着河北派、荆州派以及关中派等等团体,内部势力很多。

在曹睿死前,临时将曹芳托孤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所以就以曹爽和司马懿分别为核心形成了宗族势力和外族势力两大集团,结果曹爽因为幽禁郭太后,被众人所排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将其除去,曹氏宗族就此一蹶不起,最终司马家得以完成了朝代替换。

而益州这个地方,在刘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以流民为主的东州派和以益州本土人士为主的本土派,然而自古以来蜀地人民内战外行,赵韪等人所代表的本土派最终被东州派逆转击溃,从此益州在刘璋时期为东州派所做大。

刘备夺取益州后,他麾下势力因为以荆州人士居多,所以也被称为荆州派,所以后来蜀国大概有着三个势力集团,一个是以诸葛亮等人为首的荆州派,一个是以吴懿等人为首的东州派,最后就是本土派了。

刘备死前留下诸葛亮和李严辅政,李严在后世被一些人认为是东州派的代表,他和诸葛亮之间的政治斗争也被因此认为是两大势力集团的斗争,然而实际上李严是荆州出身,原刘表麾下,他在投靠刘璋后没有几年,刘备就夺取了益州,李严实际上更为接近荆州派,无法真正的作为东州派的代表。

蜀国的内部政治相比魏吴二国而言是一直比较稳定的,虽然蜀国内部看似是三派都有,实际上是荆州派一家独大,其他势力都依附于荆州派,诸葛亮、蒋琬、费这些人都是荆州派出身,直到费死后,事情才开始发生变化,最终不是荆州出身的姜维、谯周葬送了蜀汉。

【吴国的两大派别】

和蜀国类似,吴国也是由外部势力入侵所创立的。历史上扬州一分为二,江北大部分为曹魏所占据,江南归孙吴所有,一般将孙吴所占据的扬州也称为江东。

孙权的父亲孙坚的确实是江东吴郡本地人,但他在江东基本没有什么根基,在荆州和豫州反而做过大官,孙策一开始也是袁术的麾下,听从袁术的命令南下讨伐刘繇,结果就是孙家是江东人,却依靠着中原人士夺取了江东。

在江东势力建立之初,核心人物大多是淮水一带的,属于江北,包括张昭、张、周瑜、程普、鲁肃等人在内都是如此,所以这个集团被很多人称为淮泗集团,除了江东本地人物之外,其他外地官员都可以归入这个集团,他们的共同一是家乡并不在孙吴管割之内,属于外地人;二是追随孙家时间早,在孙坚、孙策或者孙权早期就已经开始为孙家效命,不像江东本土势力那样为孙家效命较晚。

而孙策南下渡江之后所夺取的吴郡、会稽等地基本都在长江之南,后来也是吴国的核心地带,所以这个地方的人属于吴国的本地人,他们是被征服者,所组织的势力也就是吴国的本土集团,这个势力以顾(顾雍)、陆(陆逊)、朱(朱治、朱恒)、张(张温)四大姓为代表。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张昭和张温虽然都姓,但他们并不是一路人,张昭是徐州彭城人,属于江东外地人,属于早期追随孙策建功立业的淮泗集团。而张温则是吴郡本地人,属于本土集团。

在孙策时期,基本上是淮泗集团掌控一切,而江东本土势力相当低迷,孙权上台后情况慢慢开始变化,江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三国志 最新章节第052章 吴国的两大派别,网址:https://www.at55.net/41/41040/541.html 沙雕视频
上一章汉末三国志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