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林子越大鸟越大。
放在百年马路华山路这,就是马路越长景越洋。
全长共4000多米的华山路,跨越了静安、长宁、徐汇三个区。
原是旧上海名流、洋人聚居地的华山路,在如今串起了数不清的花园洋房、知名高校、新里弄……
无论春来秋往,梧桐盖顶的华山路,一直都是历史韵味与现代潮流融合最好的地界。
1980年5月,上戏在本市、长春、兰州、西安、青岛、长沙六地同时招生。
共设表演、舞美设计、舞美化妆三大本科专业。
这一会,坐落于华山路630号的上戏,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报考学生明显开始多了。
与华山路一水的西洋建筑一样,上戏的校院也是德式、法式、俄式各色洋楼随处可见。
其间,一栋青砖为主、红砖镶边的三层教学楼前,来自周边各市的考生正在排着队,等待检阅。
与后世艺考生的靓丽风景线相比,这个年代的考生相貌还是足够形式丰富的。
不过,倒也有格外吸睛的代表。
例如正穿着一件白色衬衣、水蓝色牛仔裤的江川同学。
虽然,前些天已经逛过了这座极富历史遗留气息的校园。
但她这会,还是会忍不住四处眺望。
落在老同志胡啸的眼中,这位一题还未解答的女生,已经被这座校园给迷住了。
“怎么样,我的母校还不错吧?”
瞧着江川的眉眼,73届的大师姐潘红,读出了几分江山的影子。
“真漂亮,”江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爱:“就算是为了这座学校,我一会也一定要努力表现。”
“千万不要太努力,”
古铮铮这会和胡啸站在一块:“自然发挥才能展现最好的效果。”
“哎,我记住了古叔叔。”
不远处,
院长苏堃与舞美系的陈绍周,正一路讨论着导演专修班的师资配置。
路过初试考场的时候,两个人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
“老陈,你往那看,”
苏院长指着一个方向:“那个女同志是不是潘红?”
“苏院,”陈绍周正看着呢:“你先别忙着看女同志了,先瞧瞧她身边的两位男同志吧。”
“嗯?”
苏院瞧见了:“他俩怎么会在这呀?”
下一秒,赶紧向远处招了招手。
这一招,便招来了两位老熟人。
“我说老胡,你俩今年也想报考我们学校?”苏院和胡啸太熟了。
“就你这学校?”胡啸:“还有什么我不会的,还用的着来参加学习?”
“就是,”古铮铮:“我俩来你这当教书先生都富裕。”
说起来,他俩还真来做过客座教师。
“其实吧,”为了下一代,胡啸难得软和了一下:“我俩是给苏院输送人才来了。”
“什么人才?哪一个是你俩输送的。”
说话的档口,苏院和陈老师已经踮起了脚。
他俩高低得瞧瞧,能让译制厂厂长和电视台台长,联手送考的学生究竟长啥样!
“瞧见没?”胡啸:“和潘红说话那个姑娘就是。”
“怎么样,”古铮铮:“外形条件还不错吧?”
四位老同志一块翘首以看。
“噢,“
头回见面的印象还不错,苏院算是记下这姑娘了:“明眸皓齿的看着倒是不错。”
陈老师:“个头也不错,和潘红站在一块也没被压下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最新章节第401章 双向奔赴的红色情书,网址:https://www.at55.net/405/40590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