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正能之剑 > 第一章 向家有后名宣黎(1/3)

第一章 向家有后名宣黎(1/3)

回目录正能之剑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萧索的秋风中,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慢慢行进在荒草杂生的山路上,山坡上的树木,大都快落光了叶子。这一群人,无论男女老少,看起来,大都面带菜色,穿得都很破烂,有的拄一根木棍当拐杖,有的背着露出了破棉絮的薄薄的铺盖卷儿。

队伍中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显得很特别,穿着一双草鞋,破旧的找腰裤很短,两个膝盖处都磨出了两个大窟窿,一个明显尺寸很大的背架上面,绑了一个大大的犁田用的犁头。一看,这个分量,对于长途跋涉而又明显饿着肚子的少年而言,显得过于的沉重。

“母,我走不动了!”少年回过头来,对跟在他身后不远处,一个大约三十六七岁,背着一个约莫两三岁女孩的妇女道。“母”,是当地旧时对娘亲的称呼。

这位妇女,中等身材,瓜子脸,两只大麻花辫子末梢,用两根褪了色的红布条扎紧了,显得清瘦的脸上,已经有了汗水,虽然脸色苍白,但是掩不住眼角眉梢的俊俏和风韵,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同于一般户人家的气质。她停下脚步,冲走在队伍最前头一位穿麻布长衫、拄一根木棍当拐杖的弱男子道:“有德他爹,娃儿走不动了,我们歇一脚吧!”

男子也立定,转身平息了一下呼吸,点头道:“好吧!”他冲队伍后面的大伙招呼道:“大家都歇一脚吧,走不动了!”听到他的招呼,大家都各自放下行李,东倒西歪地在路边找地方,或坐或躺,歇了起来。

走在队伍前头的弱男子叫向耀宗,背孩子的女人是他的妻子,叫桂淑贞,那位十二岁的少年是他们的儿子向有德。

这是旧历丙子年,农历196年秋的一天,发生在东川省宣汉县一个山区的场景。

东川省东北部有一个农业大县,叫宣汉县,其属地乃西汉宕渠县地,东汉置宣汉县,“宣汉宣汉”,乃宣扬汉朝之国威是也。隋在宣汉属地置东乡县,故至今宣汉县城名曰东乡镇。宣汉县,位于东川盆地东北部的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多山,梯田点缀其间,间以河川、堰池、水库,自然风物自有一番巴渠特色。

三条河流穿境而过。哪三条河流?谓前河、中河、后河。中河和后河交于古前锋镇,今名普光镇,此乃古巴国都城所在地。河水挥波东逝,至清溪南折,与前河汇于东乡镇,于是,三条河终于汇成一条河,始称洲河,再往南至达县,曰罗江,直下重庆,乃嘉陵江支流。

旧历丙子年,就是公元196年,自明代以降,世居于前河五宝镇华井场的向氏宗族穷塾师向耀宗一家,因不堪官府勒索和当地豪强欺凌,加上当年蝗灾势大,导致饿殍盈野,于是随着同宗一部分族人,携家拖口逃荒,想前往中河,以谋一条活路,这就发生了前面那一幕。

耀宗带着一个听是祖上传下来,也不知道值不值钱的一个罄,因为是祖上传下来的,就一直舍不得扔,妻子桂淑贞背着年仅三岁的女儿向珍珍,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向有德背着全家唯一可能是最值钱的家当——一把耕田的犁头,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辛苦跋涉,辗转打听,一路朝厂溪镇燕窝村寻来。最后,同宗其他族人落脚相邻的黑石寨,耀宗一家四口单单落脚燕窝村的马家坪。耀宗在吃得起一碗饭的人家里做一个穷塾师,淑珍在财主家里帮着东家带孩子,做缝缝补补和洗衣服的活路,换得一点儿米粮艰难度日。

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经历了民国、解放后的风风雨雨,耀宗早在1959年开始的自然灾害和大饥荒中去世,妻子淑贞治家有方,仍然身体康健。女儿珍珍远嫁他乡,当年才十二岁的有德也已经有了一儿三女,且已经各自成家。不过有德妻子王氏也没有挺过这三年最困难时期,在一次外出归来的路上,因连病带饿而撒手人寰。

解放后,一家人由以前的居无定所,租别人的房子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能之剑 最新章节第一章 向家有后名宣黎,网址:https://www.at55.net/3/3923/1.html
回目录正能之剑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