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福临当上皇帝之后,清国的实权控制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由于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的想法洞若观火,知道他不会叫自己过多插手军政事务,自己即便不识相,多尔衮也自由掣肘自己的办法;时间长了,弄不好自己还得搭上这条性命。再了,自己只是先皇的堂弟,也实在是没有必要跟多尔衮去争锋。于是,这位在外界看来权倾天下的第二摄政王只是在自己的家里过着逍遥日子,那烦人的国家大事就叫多尔衮一人去管吧。偶尔有个别官员把奏本送到他那里,他也看都不看一眼,直接道:“先送睿亲王看了,他应了我便应了;他若不应,我便不应。”多尔衮派在济尔哈朗府里的线人将济尔哈朗的这种态度通报给多尔衮,多尔衮淡淡一笑道:“这济尔哈朗还算是识相。”从那刻起,大清帝国的实权掌握在多尔衮一人手里,所有官员的任免、朝臣的进退、大军的出入,等等等等,全凭多尔衮一人裁决。这时候的他,事实上已经形同皇帝。
崇祯十六年的冬天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大明帝国陷入了最后的挣扎之中。崇祯帝枯坐在乾清宫中,周皇后陪着坐在旁边。两人久久的相对着坐着,都不一句话。
不知道过了多久,周皇后站起身来,对崇祯帝:“皇上,容臣妾句不该的,这北京城西边得防着闯贼,东边又得防着清虏,各路军马来回奔波辛苦劳累不,京城还屡屡被困。陛下不如考虑南迁陪都,在那里整合天下军马,靠着苏浙粮仓,一定可以守住中原,日后再图光复辽东。”
崇祯帝摇摇头,叹口气道:“朕何尝不想出了这险恶的京城,然后再图进取。可是,祖宗有祖宗的规矩,哪有那么容易啊!”
周皇后道:“可是,陛下是天子,只要陛下愿意,又有何不可呢?”
崇祯帝拍了拍周皇后的肩膀,拉住她的一只手:“我的皇后啊,朕有难处啊!你想想,自打永乐帝将皇都从南京迁到这里,便定下这天子守边的规矩,而且那专给子孙看的《皇明遗训》写得清清楚楚,凡是自作主张弃守帝都的后世君王,生不得入朱家之门,死不得入朱家之灵。再了,一旦朕放弃北京南下,便肯定会有大批官民富户随行,速度太慢不,还容易造成混乱。要是那时,闯军或者是清军乘虚而入的话,那这北京城还不是白白的送给了别人。”
周皇后道:“可是者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皇上你可得有个主意啊!”
崇祯帝抬起左手,拍了拍自己的脖颈,悲叹道:“可惜了我这好脖颈,不知道是要被这李自成砍了去,还是会被多尔衮上了绞架。”
周皇后道:“快过年了,皇上莫这些不吉利的话,过了年就是甲申了,满一年便是陛下的本命年。这两年皇上你的运气必然会有所转变。臣妾昨天求了签,上上签啊,上上大吉啊皇上!”
崇祯帝眼睛突然冒出光来,一把揽过周皇后惊笑道:“是吗?皇后你的是真的吗?快!快!快叫人拿来那签来,朕要看,朕要看!”
周皇后赶紧应道:“臣妾这就亲自去取。皇上你稍等。”
崇祯帝急忙推了推周皇后,忙不迭的:“赶快去拿,赶快去拿。”
过了一会儿,周皇后回来了,手里紧紧地攥着一根木签。
崇祯帝一把夺过木签,自己念了起来:“十年消磨终得尽,地煞潇潇西北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刚看完,便急急地拍着大腿道:“真是好签,真是好签啊,你这签的多好。”着,拽着周皇后的手道:“看看,看看,来,朕给你解签。”
周皇后被拽的生疼,依然赔着笑,皇上已经好多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只是她自己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
崇祯帝笑道:“来来来,你看是这样的。这‘十年消磨终得尽’是朕这抗击内外祸乱已经十多年,这消磨人的十年终于要过完了。‘地煞潇潇西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南明做皇帝 最新章节第三十八章 多尔衮执掌清国,崇祯帝忧心中原,网址:https://www.at55.net/24/2435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