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三日未绝,昼夜不歇,太后崩逝,朝廷颁下旨意,令民间所有娱乐活动均偷七天,每家每户门前挂白花表示哀痛,世勋贵族,亦需穿麻戴素,可谓是举世皆恸〔许是悲伤的气氛感染到了上苍,出殡日的凌晨,天上就飘起了小雨。
送殡的队伍在灵堂前垂首等候,文武百官站在雨中,丧仪官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声音,宣读曹太后的生平事迹。
葬礼进行了一个时辰,所有人的衣服都被雨淋了个通透,当然,除了那些体衰年迈的老头。
薤上露,何易晞《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听着丧仪官讲述太后的过往,刘邦感慨良多。
那些过去,如今最亲密的人和事物,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远去,不注意还好,偶尔想到,便只觉得心酸异常。
太后的一生跌宕起伏,有过落寞,有过窘困,但更多时候,她是辉煌的,成为皇帝的女人,三千佳丽之宠集于一身,享尽世间荣华,位列人极,以女子之身指点江山。
相比较她的人生,其他女子怕是要羞愧死吧?这传奇的一生,岂是纸上那些冰冷而又苍白无力的文字能一语道尽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身后事谁能料想的到?”刘邦不禁默然。
不过,伤感的情绪就像影子,你看的时候,它在,更多时候,它并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有谁会去经常看自己的影子呢?
这是正乘该有的思维,成年累月将自己置身于悲伤中的人总是少数,刘邦自然不在这些人之列,他愿意大哭大笑,大悲大乐,就是不愿意变成抑郁症,幽怨而死太过窝囊。
况且,这花花世界,有太多值得他去欣赏,去操心操力,他也没有精力去为一个已经死了的人而悲伤。
葬礼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潦草,连区区郡王级别的葬礼都有所不如,不是刘邦舍不得钱去大操大办,这是太后的遗书上要求的——不立碑,不设传,一切从简。
太后这是真的放下了。
虽然刘邦不太理解,但死者为大,她的这点心愿,作为子女,刘邦还是有义务成全的。
葬礼毕,皇城正门大开。
送殡队抬着棺材出门,刘邦扶着木架檐送灵,身后,宗亲哭丧,百官同行,早就安排好的百姓们,在街道两侧,下跪行礼。
一路将棺材送到埋葬先帝刘跃的鸿陵,诸事安排妥当,隔世石轰然落下,尘颁定。
刘邦回到皇宫,召开朝议,讨论太后的定位问题。
她的谥号已经确定了,大渝孝愍思皇后,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谥号,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
不过没办法,按照大渝的礼仪制度,皇后没有单独的谥号,都是跟随皇帝的,便宜老爹刘跃的谥号是愍,她也不例外。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刘跃这个糊涂蛋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就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本来,以刘跃的所作所为,给他一个‘厉’或者‘桀’再或者‘灵’都不为过。
话说回来,什么谥号那都是虚的,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处置太后执政期间颁布的诸多政策。
总的来讲,太后执政的理念算是比较必,只是在旧的制度上进行改良,并没有触及根本。
比如,朝廷干预市场,稳定粮价,设立专门官员负责纠察太过分的地主等等,以此来缓和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比如,从百姓那里收购土地需要得到官府的批准等等,以抑制土地兼并。
虽然也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有争议的在于她颁布的几条关于做官入仕的政策。
大渝施行察举制已有百年,受益最大的是世族阶级,何为世族?世代为官的家族就是世族,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是皇帝 最新章节第128章 身前身后名,网址:https://www.at55.net/219/21985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