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州城内。>
城墙上密密麻麻全是人。也不只是民壮,不但有老人和女人,竟连七八岁的稚子都有。>
搬柴的搬柴,提水的提水,运送石块木料的运送石块木料。>
再往城内看,十家中,竟有七家已被拆成了废墟,拆下来的木料石块,全部被运上了城头。>
不是泾州刺史胡始昌的组织能力强,而是守卒与民夫天天都能看到,数十步外的城下,乱民吃的是什么东西……>
一个八九岁的少年,正抱着一块比他脑袋还大的石头,吃力的往城下走着。突觉头上一痛,少年“哎哟”一声惨叫,当场便是一个马趴。>
好在没有砸到脚。>
看到落在少年头上的是什么东西时,身后的一个老汉一声惊叫:“箭?”>
乱贼刚攻城的时候,城头上日日都是箭雨乱飞,不少守卒与民夫中过箭,老汉记忆犹新。>
但这近一月都没见过了,乱贼怎的突然又开始射箭了?>
老汉抬头瞅了瞅,再不见有箭雨飞来,又猛的松了一口气。>
然后他又低头,准备看看少年伤的怎么样。但发现,那半大小孩已爬起身来,捧着箭杆在拆什么东西。>
再仔细一看,好像没受什么伤,挨过箭的地方,只是肿起了一个包。>
“算你小子命大,没伤着就滚起来……别拆坏了,将箭送到城上去,凑够三支就能换一碗粥……”老汉笑着踢了少年一脚。>
“哈哈……怎能只是一碗粥?”少年一声怪叫,扬着手里的东西,朝后面的妇人大喊道,“阿家(娘),我捡到了一块帛……”>
北魏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帛巾都是用来当货币的。遇到小宗交易,自然只能裁开用。只要不小于一尺方圆,都能做数。>
这一块怎么也能两尺多,若是太平时节,都能换两斤粟了……>
少年身边站着的老汉就是这一队民夫的队主,妇人不敢跑过来看,只是惊喜的叫道:“还真是帛?”>
“蠢物!”老汉又在少年的头上轻轻的扇了一巴掌,笑骂道,“便真是帛也不能私藏,不看上面有字?定是乱贼射来的劝降书,要交上去的。”>
说着便夺过了帛信。>
少年委屈的想撇嘴,正准备哭出来时,老汉却是猛的一愣。>
帛巾上面不但有密密麻麻的小字,还有一方鲜红的章印。>
印纹方方正正,足有一寸大小,不出意外,应该是官印。>
乱贼哪来的这种东西?>
以前也不是没捡过射进城内的劝降信,但大都是麻布,而非帛巾。上面也不见有任何印章,再者字写的也是歪歪扭扭,哪有这般规整?>
老汉猜测着,又朝不远处的一个维持秩序衙役喊道:“许吏曹,你且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衙役抬头瞅了瞅,边往过走边狐疑道:“哪来的?”>
“城下射来的……被小子捡到了……”>
“怕是妖书……”>
刚说了半句,衙役猛的一愣。>
他当了这么久的吏员,怎可能连官印都认不出来?>
况且,他还识字。>
那章印上的五个字,分明就是:《陇东郡尉印》!>
再一看内容,衙役浑身一颤,眼珠子直往外突。>
这封帛信,竟是陇东郡尉胡保宗,写给胡刺史的。>
而且内容简直让人不敢置信……>
“拿……拿来……”衙役被惊的连话都像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魏春 最新章节第一百七十八章 声东击西,网址:https://www.at55.net/207/20741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