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即春秋小霸,姬姓,郑氏,名寤生(前757年-前701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生年在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代国君,前743至前701年在位。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在位期间,分别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同时,郑庄公又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精权谋、善外交的政治家。其过人的政治才能,也是他在春秋列国纷争中能小霸中原的重要原因所在。
郑庄公继承其父郑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后来周平王**信虢公,郑庄公与周朝关系开始转坏。在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国势强盛,并曾发生多次战事,包括由庄公之弟共叔段发动的叛乱,并吞戴国以及击败周桓王率领陈、蔡、虢等联军的??葛之战。特别是后者,确立了郑国的“小霸”局面,证实了东周权威的衰弱。
郑庄公对几名儿子均相当**爱,加上宋国和齐国进行干预,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长达二十年的内乱。郑庄公有四个儿子先后出任国君,分别为世子忽(郑昭公)、公子突(郑厉公)、公子亹及公子婴(子仪),最后以子仪被杀、郑厉公复国结束,并由郑厉公的子孙继承郑国君位。
前任:父——郑武公
继任:子——郑昭公
1引言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继任者周桓王打算让虢公单独执政,结果双方发生争执。这也是成语言不由衷的出处(“信不由中,质无益也。”《左传·隐公三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罢了郑庄公左卿士之职,郑庄公进行报复,不去朝见周王。于是桓王率领天子六师及蔡、卫、陈等三国之师伐郑,战于葛,被郑军打得大败。到了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居然召齐、卫、宋会盟于恶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几乎当上了春秋初年的霸主(因为没有得到周天子承认,所以此第一让给了齐桓公)。繻葛之战挑战了周天子的权威,说明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名义罢了。从此开始了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
2简介编辑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名寤生,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至前701年在位,他的祖父郑桓公是周宣王之弟,受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周幽王时任司徒,在西周末的骊山之难时为幽王护驾,被犬戎攻杀于战场。他的父亲郑武公在平定犬戎之乱、迎立周平王及护驾周平王东迁时立有大功,被封为周朝卿士,其间兼并郐(今河南新密东南)和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建立郑国,并设关筑城,郑自此逐渐强大。郑庄公继位后,仍代父为周卿士,但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主持本国国事上。郑国是东周初期政治上最为活跃的诸侯国,郑庄公是郑国活跃时期领导集团中的核心人物,他在祭足等人的辅佐下,初践王纲,用武于列国,图谋争作诸侯领袖。郑庄公的创业作为开始显现了东周之世的政治趋势,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序幕。3大事记
克段于鄢
郑庄公之父为郑武公(即掘突),其母为申侯之女武姜。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武姜生寤生,郑武公十七年(前754年),又生少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时难产(一说郑庄公是武姜在睡眠中生下的,醒后方知),惊吓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爱他的弟弟叔段。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在武公面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古代名人录 最新章节君王篇之郑庄公(前743~前701在位),网址:https://www.at55.net/13/1352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