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泰民不知什么时候回到家,在姜小军身边坐了下来。阳松拿手掩着口,无声地笑着。
姜小军唬的一下子坐了起来,摸摸头,不好意思到:
“我刚才没说错什么吧?”
唐婉秋笑道:
“没有,都是说的好话。把你爸比喻成了一头驴子和老黄牛。”
姜小军见父亲慈祥的看着自己和阳松,嬉笑道:
“妈,这就是您的问题了。您堂堂一语文教师,怎么连不能拿驴子来比喻长辈这事都没教好我呢?下次我一定改。只能用鲜花啊、猛虎啊、导弹啊之类的美好、勇猛的东西来比喻我爸。行
不行啊,爸?”
姜泰民、唐婉秋“噗嗤”笑了,姜泰民道:
“你就是欠揍。还是怪阳爷爷,小时候不许我用棍棒教育你们,现在想打,却打不赢了,也打不动了。”语气里竟带着一些伤感。
阳松见状忙道:
“走,小军,咱俩陪姜爸喝两盅去。”
说着站起身,一左一右陪着姜泰民进了餐厅。
姜泰民边吃便听两人汇报这个星期的动态,听阳松说道准备下周就开始调研,不觉皱了皱眉。阳松忙问道:
“怎么,姜爸,我们做的有什么不对吗?”
姜泰民端起酒盅,放在唇边,将饮不饮,缓声问道:
“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打仗那会儿,每次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阳松歪着头想了想,立刻明白过来,说道:
“啊,我知道了,小军,我们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地图,区地图。”
姜小军此刻也恍然大悟:
“好吧,我明天就找人要一幅过来。”
姜泰民摇摇头:
“仅仅只有区的地图还不够,还得要市、江北省甚至周边省份的地图。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如果胸无全局,不从大局着眼,你们这个调研报告的水准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时候我们行军打仗,每次行动前,看的、研究的最多的是地图;每到一个地方、每打一次胜仗,最先要找的、看的,也是地图。可以这么说,没有地图,我们寸步难行,不吃透地图,就不可能有一次次胜利。看地图、研究地图、画地图摆沙盘成了每个中高级指挥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说着,这才将唇边的一盅酒倒进嘴里。想了想,又说道:
“今后,无论你们干什么工作,从政也好、经商办企业也罢,都要记得这两句话。倭国鬼子侵略中国时,为什么能够轻车熟路,如入无人之境?正因为他们从鸦片战争之后近百年时间,源源不断派遣间谍到中国,基本上将我们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了然于胸,那地图测量得比我们中国人自己测绘的还详细、精确,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可我们对倭国、对高丽、对粤南、对阿山等国家又了解多少呢?真让人汗颜呐。
诸葛亮偏居隆中,何以能准确判断大局走势,给刘备献计三分天下?太祖坐镇陕北,何以能挥斥方遒,先是写出鸿篇巨著《论持久战》,八年抗战赶走鬼子,紧接着三年三大战役打败蒋公正?尔后又力排众议,抗美援朝,打败以霉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晚年又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就是因为他们的眼光从来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放眼全国、全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日久必成大器!
我不妨告诉你们,在胡家台十年,我看的最多的书,一个是二十四史,一个就是中国和世界地图。别的不说,整个江北省、市的地图我已是烂熟于心,无论是防汛抗灾还是农作物分布,无论是全省还是各地市经济发展状况,我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个三四五六来,根本不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槐柳 最新章节117、实习见习 四,网址:https://www.at55.net/121/12101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