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孙中山再举北伐 广州城商团叛乱(2/5)
孙中山颌首后,胡汉民即委托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出面与商*团联系,以求和解。范石生正为商人罢*市影响了他的财源而头疼,也欲早日平息了此事;于是,欣然受托居间调停了。
果然,不出胡汉民所料,商*团表示了愿意接受。
于是,八月二十九日,在范石生的调停下,双方达成了包含“复市、还械”等六项内容的《协议》,并约定:“《协议》签订后的第七天归还枪械。”
于是,轰动一时的“扣械事件”该算是可以平息了。
但谁知,几天后,因“江浙战争”爆发,孙中山正式决定北伐。而留恋于广东富庶之地的滇、桂军却有点不愿离去,遂以“军无饷难行”为托词滞行。
而此时,广州政府的财政状况仍很窘迫,加上商人罢*市后更无处筹饷;于是,大元帅府秘书林直勉出了个点子,道:“政府财政支绌,累及北伐;不若令商会再捐资,以换取枪械。”
而在大元帅府中召开的北伐军事会议上,各军司令也提出了:“政府与商*团订立的还械《协议》中,应附加商*团代筹北伐经费三百万元的条款。”
心切于北伐的孙中山,也正因北伐经费不足而焦虑且苦无良策;闻此言后倒是觉得可为权宜之计,遂命胡汉民依言再洽。
孙中山之命,胡汉民自然遵照执行;但是,当胡汉民让范石生转告陈廉伯时,却被陈廉伯一口拒绝了。
于是,广东政府也拒绝了还械。
如此,那份好不容易签订的《协议》就成了一纸空;双方又陷入僵局,还械之事被搁置了迟迟未兑现。
而本来就不愿离粤的滇、桂军将领,也就借口饷械缺乏,有了拒绝执行命令的理由。从而,使孙中山早就要举行的北伐,拖沓至十月了仍迟迟未能举兵进军。
而二个月前,苏联军事总顾问巴甫洛夫不幸逝世,苏联政府又派遣了曾任远东共和**事部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有“远东军魂”之称的布柳赫尔前来接任。布柳赫尔来华后化名“加仑”,故有“加仑将军”之称。
随同加仑将军来华的,还有十余名军事顾问和一艘沃罗夫斯基号巡洋舰及随舰运抵的大批枪械、弹药;另外,还有二百万元援助资金。
加仑将军的到来,特别是援助的饷械;对于正为此忧虑的孙中山来,可谓是雪中送炭而心中大悦愁云顿消了。只是此时,“江浙战争”已进行了半月;张作霖为驰援卢永祥,也已于九月十五日跟直系开战了,第二次“直奉战争”随即打响。
因此,孙中山觉得自己的北伐不该再迟延了,这才决定立即兴师北伐。同时,允许将枪械发还给商*团;于是,僵持了多日的“扣械事件”终于可以了结了。
九月十八日,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发表《北伐宣言》,正式宣布北伐。
因有了苏联的军援,饷械已有着落;滇、桂军再无推托之由了,也就只得遵命参与北伐。
而此前,孙中山为了拉拢唐继尧以利于北伐,特意派人与其联络,并许以大本营副元帅的头衔。
唐继尧知道,孙中山如此无非是为了要他发兵助其北伐;然而,他对这个似同虚衔的大本营副元帅并不希罕,本不想受。但转而思,若是明言拒绝,恐会伤了与孙中山的和气;因此,缄口不答权作接受了。
然此后,唐继尧并没有赴广东就职,仍赖在他的云南老巢内观望;而孙中山希求的兵马,唐继尧却是一兵一卒也没有派遣,这令孙中山甚是失望。
唐继尧不愿相助,虽使孙中山失望并无奈,但未能动摇孙中山定要北伐之意志。
此时的孙中山,不想为此与唐继尧计较;只是希望,自己北伐后,他不在后面捣鬼,就算是如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15章 孙中山再举北伐 广州城商团叛乱,网址:https://www.at55.net/12/12087/1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