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主要管的是朝廷官员的任免。
而这样的一个位子上,自然是会得到很多人的巴结。
就像陈玄峥当年当吏部尚书时一样,赵敬坤在当上吏部尚书后,找他办事,送礼的人,多如牛毛。
像一些高管的子弟,科举的时候只要过过场,就能分配到一个官职。
进了官场,再加上这些子弟原本的家世背景,就可以一路高升,最后身居要职。
而这一切,都是这个吏部尚书所管。
只要拿起大笔一挥,这些子弟就可以有一个好的去处。
这样一来,赵敬坤接到的宴请、礼物就越来越多。
而其中,自然是不乏一些直接买官的富商。
有些富商家里有钱了,就想弄个官当当,不求权大势大,只求对自己的生意有帮助即可。
而这样的官,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吏部想怎么批就怎么批。
当然,也并不是谁来买官都可以的,必须要有推荐人,而推荐人也必须和赵敬坤熟识。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线路。
先花钱,通过各种关系,找到相关的推荐人,再给推荐人一些银子,然后买官的时候,又要给赵敬坤银子,这样一趟下来,五万两银子是最起码的。
五万两是多少?相当于现在的四百万左右。
这样的钱,买个九品以上,七品以下的官足够了。
当然,买的官越大,钱越多,要求也越多。
但是,正如这些富商的想法,一样,他们只是想要个能方便自己做生意的官职,太大的反而事情太多,不好弄。
所以,这些年来,九品以上,七品以下的官是大热门,每年都有人找赵敬坤买官,赵敬坤也在这里,收到了不知道多少好处。
而有的时候,会出现两个人买同一个官的情况。
每当这个时候,赵敬坤就会秘密召开一次竞买,看谁出的价高,谁就可以当这个官。
而往往有些人就会不受规矩,在竞买之前,提前给赵敬坤送礼。
这些礼自然也就包括那些奇珍异宝,名人字画。
有了这些前提,赵敬坤有时候会不管竞买的情况,让提前送礼的人入职。
不过,赵敬坤也不是什么人的礼都收。
如果他觉得送礼的这个人,有能力做好这个官,不给自己添麻烦,那他就收,反之,不管多大的礼,他也不收,这是为了给自己省去一些麻烦。
这样一来,自然会有人心怀怨气。
可是赵敬坤不在乎,因为他是吏部尚书,除了皇帝,谁能拿他怎样?
可有句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你赵敬坤就不守官场规矩,也就不要怪别人不守规矩。
不过,赵敬坤有一个比较难搞的地方,就是他的这些收入,从来不入账,他只要保证自己有好处,能收到银子或者是别的值钱的东西就行了。
而朝廷除了给这些高管发放正常的俸禄之外,还有一个额外收入,叫“养廉银”。
就是防止高管贪污受贿的。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
再说了,谁还嫌钱多砸手?自然是多多益善。
可赵敬坤的钱收上来以后,却并不留做己用。
相反的,赵敬坤把这些钱全部拿出去,给一些需要帮助的官员,或者是富商。
到了赵敬坤这个层次的人,其实金钱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了。
但是,如果是让别人欠他人情,那就不是金钱能换来的。
人情有的时候,能人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去死。
这种东西,难道不比金钱更贵重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权以谋 最新章节第251章 处境不妙,网址:https://www.at55.net/112/11221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