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梁山_第62章 苏过来访(2/3)_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 我不想上梁山 > 第62章 苏过来访(2/3)

第62章 苏过来访(2/3)

上一页我不想上梁山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有隐士的神韵。阎婆惜给他道个万福,他只把纸扇一合,算是回礼,却对王伦大笑说:“原来‘南都清水郎’早到了,是某的过失。”

他以为王伦住在外面呢。

什么时候昨晚说的词就传到他耳朵里去了?青楼的讯息传播速度真不是盖的!看来自己选择在青楼里扬名立万的方向是对的。

对苏过善意的调侃,王伦心里是受用的----装逼终于有结果了!

“竟然见到名满天下的小坡先生,是王伦的荣幸!”他客气说。虽然苏过的名望与乃父差着老远,但是对喜欢苏词的王伦而言,爱屋及乌是一种本能。同样,苏过能认识他,确实是他的荣幸。

“我们且不必吹捧,里屋叙话。”苏过到底是名家,纵是喧宾夺主也让人觉得和气。

重新奉过新茶,这回是阎婆惜自己把壶来斟的。看着她素手亲为,着实是一种享受。苏过便笑道:“能得阎婆惜姑娘玉手煮茶,苏某不虚东京之行啊!有道是‘不应辜负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饮茶。’有李小娘子如花似玉般颜色在前,苏某便觉得这茶倍有味道----此茶莫不是纳溪梅岭?”

果然不愧能被评为“四苏”之一,苏过是在女人堆里滚过来的,颇有乃父遗风。一番话既大气风流尽显,还让人感觉到没有一点点猥亵之意。反正这种风雅,王伦是学不来的,他只会直抒胸臆。

名家风范,让人叹为观止,反正王伦是学到了。

阎婆惜便略显夸张但又很自然地惊讶说:“到底是小坡先生,此茶正是奴家特意为您准备的川中贡茶。”

“纳溪梅岭”产于泸州,是北宋的贡茶之一。在徽宗时代可能比不上“龙团胜雪”,但贵在来自苏过家乡。自出仕以来,苏过便再没回过眉山老家,因此对于这熟悉的味道便有莫名的好感。只能说,阎婆惜很会投其所好。

礼下与人,必有所求。王伦知道这是阎婆惜的感情投资,比较敬佩,难为她想得这么周到。

苏过是老江湖了,更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一向都能以名气在青楼混个脸熟,时间久了,对于这等俗事便越发淡了。

“阎姑娘有心了。”

和阎婆惜的对话到此结束,苏过便转向王伦,作一幅屈膝交谈状。

“王贤弟是西都人?”一般地,聊天都是从天气啦、籍贯啦说起,古人也不例外。

北宋四都,西京便是洛阳。

“呵呵,小可大名府临清县人。”

“那就奇了,我看贤弟诗中有‘我是清都山水郎’之语,还以为贤弟是西京人。”

“在下幼年曾经到过西京,深爱它的梅花,便恨不生作洛阳人。作词么,有时免不得‘为赋新词强说愁’,却是不能深究。”王伦胡侃说。

“呵呵”,现在轮到苏过呵呵了,他深以为然。古人借诗言意,倒不一定非要代入真实事件不可。时人有词曰“我是蓬莱旧酒徒”,可不是说诗人是蓬莱人,那不真成了仙?

“不过贤弟的词写得绝妙,读之令人大快!我观之近二十年,词坛罕有如贤弟这般婉丽流畅、清隽谐婉者,却又章法谨严。若非某亲见贤弟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佳作,难免会怀疑,这岂是弟之年纪便能参透者?某与贺梅子评论,都认为贤弟后必能引领一代词坛!”

“不敢当,小可戏作耳!焉能入大堂之雅?”王伦谦逊说。朱敦儒的为首词是他前期的代表作,也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确实是好。

能被他记住的,哪首不是名篇?

“贤弟在京中做何营生?”他不问王伦是否有功名在身,这就是他的老道之处了。虽然王伦一看就是秀才打扮,但是毕竟年轻,肯定不能像名相晏殊那样十四岁就赐同进士出身,也做不到叔叔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不想上梁山 最新章节第62章 苏过来访,网址:https://www.at55.net/316/316742/62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我不想上梁山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