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皖伯大夫封地时间从上文可以看出,春秋时的“伯”,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爵位;大夫者,指的是官职。皖伯大夫为何同时指向一人?笔者认为,皖伯大夫就是朝廷任命的一个有伯爵爵位的大夫,封地在皖国。既然是大夫之职,说明他不可能是方伯。既然是伯爵,说明他的封地大小为方百里。何以西周在安徽(大概范围)这个地方设有监国大夫?天子在这里设有监国大夫,即说明这一带有一个方伯国。这个方伯国是什么国?笔者阅读各种史料发现,原来,这里果然有一个正史很少涉及方伯国,史料中或称徐方、或称徐戎、或称徐夷等。(而古时,涂、徐可通转,综合众多史料,笔者认为,这个徐国就是历史学家煞费苦心钻研的涂山氏国。(引为题外话)为进一步了解皖伯大夫,这里有很必要介绍一下这个徐国。上古之时,在中国的东部,生活着古老的东夷人,以鸟和太阳为图腾。至舜帝之时,东夷首领为皋陶。皋陶死后,其后或封于许,或封英、六(《史记》),其后有嬴姓、偃姓等,其后再有分支。秦国嬴姓,亦为皋陶之后(此为题外话)。皋陶之后代,历经夏、商、周之时,在整个东夷族群,先后分封之国达三十多国,范围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其中皋陶长子伯益,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受赐姓“嬴”。故伯益也是嬴姓祖先。《风俗通》载: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死后,其子若木封于徐,此为徐国之始。此时的徐国并非方伯国。周初,徐国国君驹王之时,与周天子之军抗衡。周天子多次派兵征讨,但互有胜负。至周穆王之时,徐国国君为徐偃王,国势大盛。据《竹书纪年》载,周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徐夷僭号(即违礼自称王),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也就是说,周穆王此时不得不承认徐偃王为方伯。依周礼,方伯之国必须设监国大夫。而这个大夫就是皖伯。也就是说,皖伯大夫分封之时,当是徐国成为方伯国之时,也就是周穆王之时。学者研究有学者研究称,皖伯大夫亦为皋陶之后,偃姓。因伯爵是可以世袭的。所以皖伯大夫是初次分封的皖公,还是以后世袭的,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皖公是指的具体一个人,就是古皖国之后人所敬仰的、治理有方的一个国君。3皖公雕像
在潜山县车轴寺出口处,318国道旁一处低洼的空地上,矗立着一尊巨大的人物雕像,人物形象有点像是春秋时代的人物装扮。雕像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有2000多平方米。走到近前,雕像底座为城墙形状,正中书着“皖公”两个大字,下面还写着“皖国古都”四个大字。雕像的北面底座有个入口,进入后沿梯而上,走上城墙。从巨型的“皖公”雕像背面看,衣服的褶皱有点像是一座险峻的山峰。“皖公”雕塑的高度为19米,加底座的总高度为28.8米,聘请中国美院进行雕塑设计。雕塑人物、基座及基础总投资600余万元。一位工人表示,这座雕像是2010年11月动工兴建的,内部由钢材支撑,外部用的是新型材料gr(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混合材料),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将于2011年年底竣工。4皖国介绍
今潜山县为主的所在地,通往潜山火车站的路,目前还叫皖国路。《安徽省志》记载:今名梅城镇(潜山县城),是三代时古皖国都邑,汉晋的皖县城。远古时期,这里为蛮夷和淮夷南下的交融地区,主要部落为物质文明较高的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尤其是伯益部落活动的重要场所。伯益部族在启建家天下后,退居今大别山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华古代名人录 最新章节皖国君王皖公,网址:https://www.at55.net/13/13520/53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