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怯色,如此庞大规模的军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中国的强大,五胡乱华的时代已经过去,重新统一的中原帝国在向他们炫耀武力。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看着几位外国君主的反应,目光投向了阅兵台下远处绵延数十里的大军军营,为了征讨高句丽,大隋已经做了数年的准备。
大业三年,皇帝下令修筑从关中通往涿郡的驰道,路宽百步,规格是秦驰道的一倍,总长达三千余里,此外还修筑了两条以蓟城为交汇的陆路干道,一条自南向北,一条由东往西。
大业四年,皇帝再发河北诸军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这是南北大运河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段,‘长三千里,广百步’。在修运河同时,运河两岸还筑起御道,种上了杨柳树。除此以外沿运河又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所。
大业五年,皇帝在蓟城建临朔宫,以作为日后对高句丽的前线行宫。
大业六年,皇帝更是亲自发明旨,‘自今已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仍令子孙承袭。’从那个时候,谁都知道皇帝是铁了心要将从晋朝以后失去的辽河流域从高句丽人手里拿回来。
大业七年,大隋开始为这场战争进行最后的准备,无数的粮食衣物,兵器铠甲从江南和全国各地运往涿郡,还有大量未经训练的民丁成为募兵在涿郡集结整编。
一百一十三万的大军中,主力是四十五万能征惯战的精锐府兵,这支大隋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大军,有史以来恐怕也只有秦始皇灭楚时动员的军队能与之相较。
看了眼笑而不语的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和内史侍郎虞世基将处罗可汗等几位外国君主脸上的震怖表情都尽收眼底,也露出了矜持的笑意,如此壮观的军阵,想必高句丽人也定会吓得肝胆尽裂,只要大军开到,恐怕就要献城投降了。
阅兵的楼台下,各军阵前的将军们领受了皇帝近臣的命令以后,派出了身边的亲兵。“止!”一队队骑兵执着本军的军旗,在各自的军阵飞驰,所过处,士兵们都停下了呼喊。只是片刻之后,一百一十三万士兵所在的平野安静了下来,天地间只剩下了猎猎的风声。
高耸的楼台上,看着张开诏书的裴世矩,杨广忽然喊住了他,“这道讨伐的旨意就由朕亲自念给将士们听吧!”杨广曾经亲自平定南朝,登基以后,更是亲自带兵西巡,打败了吐谷浑,以皇帝之尊远涉河西走廊和青海,其间横穿祁连山,爬冰卧雪,沿途连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重开丝绸之路,将整个西北纳入行政版图。
“辽东之地,周为太师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以高句丽抗礼,四夷必当轻汉。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于列星,理无降尊,俯同藩服。”杨广的声音中气十足,一点也没有沉溺于酒色的君主孱弱的样子。
听着皇帝历数高句丽的不臣之举,郭孝恪才知道,杨广征高句丽根本不是后世所谓的好大喜功和心血来潮,自魏晋以来,高句丽就趁中国内乱之机向西北进行扩张,经过多次和鲜卑慕容氏等北朝几致亡国的生死相搏,至后燕时终于全面制了辽河流域。
对高句丽而言,占据辽河流域不但可以获得大量肥沃的耕地,补充国内的不足以增强国力,其次可以在此招降纳叛,收揽中国逃避战乱的人才,直接导入汉人先进的文化制度和科学技术;再次利用辽河流域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屏藩本国,同时争取对东胡各族的主导权,拥有与中国抗衡的实力。
隋朝统一天下以后,从文帝杨坚开始,就致力于恢复汉朝时的疆域,不断对外用兵,到大业年间,已先后臣服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重建了对四夷的朝贡制度,但是只有高句丽依然对抗着中国,不时勾结契丹和靺鞨入寇边疆,掠杀边民,同时还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争隋 最新章节第一章 大业八年,网址:https://www.at55.net/12/12835/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