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史话中华演义_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2/8)_都市小说_爱尚小说网
爱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 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2/8)

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2/8)

上一页百年史话中华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内心仍很矛盾。

因为,“北伐战争”以来,他与中*共*的关系一直不错,如何拉得下脸?再,张发奎心里十分明白;中*共*党员皆都具备遵守纪律、刻苦耐劳、英勇善战、勇于牺牲的良好素质,在他看来都是英才、甚是欣赏、值得留用;所以,他大量吸纳中*共*党员到自己的部队中来以提高战斗力。也因此,他的第四军在“北伐”中能屡战屡胜、取得辉煌成果而被誉为“铁军”;现在,要他抛弃这些英才,真有点舍不得。

以至于他的亲信、时任“第四军军长”黄琪翔也言道:“若是离开了**的帮助,以后打仗就难了。”

正因如此,汪精卫公开“**”后,张发奎迟迟没有跟进,以至于汪精卫对他很是不满意,一再敦促他要坚决“清共”,令他深感为难。

张发奎对政治不感兴趣,觉得政治应是那些政治家该管的事,与作为军人的自己无关;他之所以与中*共*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仅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并没带任何政治因素。

然因,张发奎一直跟随汪精卫;而汪精卫凭着其谁也难以企及的“元老”资格、且又是孙中山总理的遗嘱执笔人,在国民党内享有较高的声望,张发奎认定了汪精卫是前总理孙中山先生所寄望的人;所以,他对于汪精卫可谓是忠心耿耿;甚至于,他自认“要当‘赵子龙’”,即使汪精卫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他也责无旁贷地要帮扶。

现在,既然汪精卫坚持要“分共”;看来,自己只能顺从与支持他;何况,自己是个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就这样,张发奎终于决定跟汪精卫走了,准备也在军中“清党”;不过,张发奎同样想采用平和的方式,以尽量不要与中*共*太伤了和气。

时在九江的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聂荣臻、叶挺等人闻知此消息后,即于七月二十日在九江英租界海关内举行了一次谈话会。

五人认真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认为“汪精卫公开‘**’后,‘武汉国民政府’中的‘左派’对他已无能为力;现在,曾寄予希望的张发奎也向右转了,原定的‘依张南下’已不可行;而且,张发奎跟汪精卫走后,必定也要‘清党’,叶挺个人及其第二十四师将会是被清洗的主要对象;看来,我们已经是到了被逼上梁山的地步,不得不依靠我们自己手中现有的力量、**举行一次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了;否则,只能是坐以待毙。”

对此,五人达成了共识;但因事关重大,须经得中央认可后才能行动;于是,李立三、邓中夏立即去向正在庐山的鲍罗廷、瞿秋白、张太雷汇报。

此时,虽被汪精卫解聘、但仍留在中国指导中*共*工作的的鲍罗廷,也正为中国革命的前程未卜而忧虑;听了李立三与邓中夏的汇报后,觉得形势逼人、不可迟疑、确是该做出抉择的时候了。

于是,鲍罗廷、瞿秋白、张太雷、李立三、周恩来等人立即会议,同意了五人谈话会所提“举行武装起义”的意见;决定“以叶挺所部为主力,在九江举行起义”,并将起义时间定在七月二十八日。

张发奎右转后,汪精卫十分高兴;如此,他可以更放手地“**、清党”了。

然而,也在同时,且另有一个人又使汪精卫感到了十分头疼,此人即是刚被升任为“第二十军军长”的贺龙。

原来,贺龙奉调向江西集结时,适逢汪精卫公开“**”了,许多被追捕的“两湖”各地“农民协会”干部都到贺龙军中来避难。

贺龙出身贫困,本来就对穷苦农民有感情,且对能为穷苦农民仗义执言的“农民协会”给予肯定并表示支持;而现在,他见汪精卫却要对“农民协会”实施镇压了,这令他深感不平。于是,出于同情,他就收容了那些为免遭迫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52章 鲍罗廷遗憾回国 共产党南昌起义,网址:https://www.at55.net/12/12087/152_2.html 沙雕视频
上一页百年史话中华演义章节列表下一页